四川瀘州老城區內一家賣散酒的小店。新京報記西裝者 秦斌 攝
  (上接D03版)
  白酒的文化二胎價值根本在於其地域性
  北京志起未來營銷咨詢集團董事長李志起表示,白酒消費是中國文化中的獨特標簽,文化是白酒消費的重要因素,白酒消費又體現著不同的文化理念,包括地理、民族、宗借貸教等多個亞文化層面。南方人飲酒一般不如北方人豪放,不同民族飲酒方式、習俗千差萬別,不同宗教對酒的態度也截然不同。
  “白酒還是一門藝術。酒禮藝術、酒令藝術、包裝藝術以及品牌文化等各方面都極其豐富。如何喝酒、喝酒的不同講究等巴里島都是很有意思的社會活動,其內涵十分豐富。”李志起說。
  李志起表示,白酒的文化價值根本還在於其地域性。白酒業屬於農業衍生行業,其品質與水源、糧食(高粱、麥、大米等)、發酵劑、工藝等都有著莫大的關係,有著產區的優勢和底蘊,如國人都知道,貴州與四川交界地區是白酒的主產區。白酒行業,希望在某個從來沒有產酒歷史的地區,憑空誕生一個優秀的白台灣褐藻醣膠酒品牌,這幾乎是不可能的。
  白酒消費中有強烈的本土情感
  一位酒業資深人士分析稱,中國人喜歡喝白酒,其心理大致可以分為:“面子”消費心理;跟風、攀比、炫耀消費心理;“情感”消費心理;求奢消費心理;求廉消費心理‘求實消費心理;求時尚消費心理;求異消費心理;求健康消費心理等九點。
  但是,不同年齡、不同地域、不同社會層級的人群在消費中存在比較大的差異。越年輕的人消費者越不喜歡喝白酒;年齡越大,越喜歡喝白酒,而且喜歡選用中高度白酒。
  此外,消費者往往出於強烈的本土情感,偏愛“本地酒”,所以中國的白酒消費出現較強的地域性特征。“酒類消費中,收入水平、社會地位往往和酒的價格呈線性關係。收入高、地位高的應酬中,喜歡消費高檔酒,家庭化、大眾化消費則喜歡中低檔白酒。當白酒作為禮品時,高檔酒往往會成為首選。”上述業內人士說。
  酒文化不等於酒桌文化
  酒仙網相關負責人介紹,酒禮在古代是一項很隆重的禮儀,飲用規則非常講究。比較通俗、典型的酒禮規則有:飲酒不能至醉,飲酒的人要做到“朝不廢朝,暮不廢夕”,免得發生酒禍,主人和賓客一起飲酒時要相互跪拜。晚輩在長輩面前飲酒,叫做侍飲,通常要先行跪拜禮,然後坐人席次。長輩酒盃中的酒尚未飲完,晚輩也不能先飲盡,長輩命晚輩喝,晚輩才可舉杯。
  中國古代的餐飲擔負著極為重要的社交功能,所以延宕的時間較長。唐代的宴會一般從上午開始,一直持續到黃昏,算來不下七八個小時。清朝時期,很多公家買單的宴會甚至持續三五天,這些既是社交活動,也是政治活動。貫穿宴飲活動的,除了絲竹歌舞外,就是酒,中國早期的勸酒風氣源自各種持續時間很長的宴會,造就了各式各樣的勸酒技巧。
  嚴格地說,勸酒源於敬酒,而敬酒是宗法社會遺留下來的舊俗。敬酒是有社會等級區分的,臣敬君,子敬父,弟敬兄,下級敬上級,晚輩敬長輩等。敬酒首先是下對上的互動,相對沒有強制性。但,上對下的互動,可稱作回敬,也可以是主動敬,就有了極大的強制性。不過,酒桌文化和酒文化不能畫等號。近年來,“餐桌文明”、“文明飲酒”的理念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。
  餐飲企業白酒加價應受到限制
  餐飲界資深人士劉先生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,應該革除酒桌上的陋習,很多飯館賣酒水所賺的錢是其賣菜品的數倍,“比如說,很多飯館設有酒水促銷的團隊,商務宴請來了,他們唱祝酒歌、勸酒,酒就喝得多,本來一桌人喝一兩瓶酒就夠了,餐廳專門勸酒的人祝酒歌一唱,又勸酒,結果喝了10瓶,這樣下來餐廳就多賺錢了。這種酒桌上的陋習,不僅僅是消費者的陋習,和餐廳的經營人員關係也很大。”
  “應該提倡文明飲酒、適可而止,過度勸酒本身也不是健康的白酒文化。”劉先生說。
  這位年過六旬的餐飲界資深人士表示,在他們這一代人的觀念中,白酒是純糧食釀造的,改革開放後,商家用食用酒精勾兌後冒充白酒賣,這對消費者而言區別很大,由於標準的缺失,出現了食用酒精勾兌的白酒冒充純糧食釀造白酒賣,市場上比較混亂。
  “在餐廳里銷售白酒,白酒是酒廠生產的,餐飲企業並不生產白酒,只是一種代銷關係。在改革開放之前,飯館對白酒的加價是有規定的,加價有限,基本上是薄利經營,消費者去飯館吃飯,很少有自帶酒水的,因為飯館對酒水的定價老百姓能接受。而現今,餐廳對白酒加價幾倍甚至幾十倍,老百姓承受不了,所以才有自帶酒水的現象。”劉先生說。
  “我認為如果不是飯館自己勞動投入所創造的,酒作為代銷品,加價應該受到限制,如果不是餐廳對酒水加價過高,消費者去吃飯何必還要那麼麻煩帶上瓶瓶罐罐的酒水呢?這是消費中產生的矛盾。”劉先生說。  (原標題:白酒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(2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dwndddckma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